close

    俳句,別名俳諧,是源自日本文學的三行詩體,三行分別

為五、七、五音,共十七音,其中得包含一個表達季節時令

的季語(或稱季題,即季節主題),通常取材自然界物象加

以寓意,頗有寫生的趣味。俳句在日本曾歷經去格律、無季

題的革新,也傳入中國、歐美,產生多樣化的變體(參閱《

世界詩學百科全書》,陜西人民出版社)

    俳句在中國演化出「漢俳」,因漢語(中文)一字一音與

日語一字多音不同,遂有改以三行,分別為五、七、五字,

「再製」日本俳句的規則。不過與其追求「形式」移植,不

如追求「精神」延續。日本文藝評論家山本健吉提出:問候

、滑稽、即興是俳句的本質(林水福〈傳統俳句的形式與本

質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十卷第四期);中國古典詩歌也出現

過「俳諧」的風格概念,詩評家陳仲義點出俳諧的特質為:

滑稽、諧謔、微諷、幽默(《現代詩技藝透析》,文史哲出

版社)。

    現代人以新詩體來寫漢俳,大可摒除五、七、五字的限制

,甚至不必將季語當成必要條件,但可大方面向文學的娛樂

性。現代漢俳,即是以漢語的自由詩體來書寫的三行小詩,

取其形制的簡約,每行不宜太長,崇尚短句,意象避免繁複

,三行托出一個畫面或情境即可;題材可盡量納入自然風物

,從生活出發,優美或幽默,隨君喜好。

    俳句之所以深入日本民間,甚至遠播海外,關鍵在其即興

、即景與極短三大表徵,這使得不止於文學,更成為一種文

化。即興,隨興致而作,重在當下情緒的抒發;即景,就眼

前的景物而吟詠,以文字為誌,留待日後回味;極短,乃長

篇大論的相反,便於當場吟誦、交流。俳句是一種人人可為

的無壓力書寫,專業的俳人發展它的藝術性,附庸風雅的素

人享受它的娛樂性,獨樂、眾樂兩相宜。

    社交功能濃厚的俳句,不排拒集體創作,如古代宴會中輪

流誦念詩詞的行酒令,或當今古典詩社聚會仍得見的擊缽吟

傳統,「同題而作」,針對同一「限題」各書己詩,或由發

起人訂定起始句,由在座眾人接龍。這般遊戲性極高的書寫

活動,不只要玩家展現文采,機智也很重要。

    俳句的魅力連美國詩人蓋瑞.史奈德(Gary Snyder)都難

抗拒,他曾寫下一首令人莞爾的俳句〈十津川峽谷遠足〉

吳潛誠譯):

 

      撒尿

      凝視

      一瀑布

 

    台灣詩人陳黎曾專注於將日本俳句本國化,寫下了《小宇

宙:現代俳句二○○首》,當中佳作不斷,最有意境的要屬

這首:

 

      滿天雨意:

      我側躺成一座山,

      在水墨即將渲染開來的榻榻米上

 

    漢俳還有什麼可能,例如,林德俊所寫、圖像化的〈橫條

三〉:

 

     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:皺紋是愛綁人的橡皮筋

     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三條:詩是滑溜溜拒捕的魚

     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四條:彩虹是全世界最大條的神經

 

    俳句是一種平易近人的文體,是不折不扣的大眾文學,你

也可以帶著輕鬆的心情嘗試看看。

 

( 99.10.13國語日報 )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明老師 的頭像
    小明老師

    顧明和國文教室

    小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